希捷关闭苏州工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17-01-16 | 11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去年宣布重整并大规模裁员的硬盘生产商希捷科技,再次传来坏消息,该公司中国苏州工厂在1月10日正式宣布解散。


希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捷苏州)在1月11日发布一份名为《致苏州希捷所有员工》的公告,文中表示:出于持续优化运营效率的考虑,根据董事会决议,希捷不得不做出提前解散中国苏州工厂的决定。


对于关厂的原因,公告表示,本次提前解散苏州工厂,是希捷继续缩减全球生产规模、以更好地适应现在及未来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认为,希捷苏州工厂关闭的背后,则是反映出了目前硬盘市场产业升级加速,以及机械硬盘的产能严重过剩,关厂裁员只是无奈之举。


●苏州工厂宣布关门


资料显示,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 Cor)成立于1979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希捷苏州工厂成立于2004年6月,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加工各类光盘、磁盘驱动器等。


据了解,希捷科技在中国有苏州和无锡两家工厂。其中,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的希捷苏州,前身是迈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05年被希捷以19亿美元收购)。


目前,希捷中国区产能总量占全球出货量的70%以上,2012年希捷中国区的无锡和苏州工厂累计硬盘出货量即已突破10亿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硬盘行业的巨无霸公司,依旧没有熬过这个冬天。在1月10日,希捷苏州公司宣布正式解散。


1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带位于苏虹中路的希捷苏州工厂,从厂区外能看到内部已无生产迹象,只有零星的员工从中走出,部分员工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工厂。还有少数员工在公司大门前开取证明,有人在与员工解释相关问题。


对此,这几名负责解释善后工作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1月8日左右公司就宣布关闭了,他们所知道的情况是,苏州的工厂都搬到泰国和马来西亚去,中国只留下无锡工厂。对于更多疑问,希捷苏州工厂拒绝了记者的正式采访。


●希捷裁员举措频频


有2000多名员工的苏州工厂关门,意味着绝大多数员工将面临裁员,而据希捷苏州公司发的公告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公司将依法支付补偿金。“自1月11日起至1月18日,我们将办理员工离职手续。公司借此机会对苏州员工的辛勤工作,努力奉献,以及在公司重组进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精神表示感谢。”


事实上,在2015年1月,希捷科技宣布全球裁员2950人。就在同一天,CEO和COO双双下课,董事长Steve Luczo重新出山兼任CEO,并自减25%的薪水。


随后,在2015年9月,希捷宣布作为全球“劳动力优化”措施的一部分,裁员105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2%,这其中就涉及苏州工厂。时隔不到1年的2016年6月底,希捷再次宣布将裁员3%,约1600人。


同年7月,希捷再次宣布裁员6500人,或员工总数的14%,裁员主要是针对公司的制造部门。


即便是在2010年以前,希捷在面临亏损时也有裁员、迁厂的举动。


2009年8月,国外媒体曾报道希捷当时拟将位于新加坡的一家制造工厂关闭,并将因此裁员2000人。希捷发言人表示,“我们将把位于宏茂桥的硬盘制造业务转移到位于其他国家的工厂。”


而在同年5月,希捷曾表示拟启动一项重组计划,其中包括裁减约1100名员工——占全球员工总数的2.5%。


●硬盘革命中希捷不占优势


希捷苏州公司的关门,其实反映出目前硬盘行业的产能过剩。希捷的硬盘产品主要针对个人电脑,由于个人电脑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希捷的业务受到巨大影响。


此外,硬盘本身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读取速度更快的固态硬盘(SSD)正逐步扩大市场,抢占机械硬盘(HHD)的江山。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至2015年,固态硬盘出货量从1460万片增长至1.02亿片,增长接近700%;但是HHD机械硬盘的出货量从6.215亿片降至了4.689亿片,狂跌了24%,成有史以来最低点。


业内分析认为,之所以下跌的原因是,机械硬盘主要靠机械部件驱动,读写过程繁琐,制约了电脑性能。而固态硬盘依靠闪存芯片,性能更优,长期从事硬盘技术开发研究的业内人士吴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固态硬盘现在无论是从技术性能,还有存储容量方面,都远胜于机械硬盘,所以机械硬盘逐步被固态硬盘所取代,这也是趋势。”


可惜的是,固态硬盘的大佬并不是希捷。希捷的2016年三季度报显示,该季度出货硬盘3890万块,已远不如2015年同期的4720万块。希捷苏州公司张姓员工代表也透露,“工厂效率起伏不定,有段时间效益还是可以,但是近段时间不好。因为现在硬盘都是使用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受到很大冲击,公司产业更新没有跟得上。


事实上,除了希捷面临这种问题之外,全球另一大机械硬盘厂商西部数据也面临此类问题。不过,为了化解这种问题,西部数据在2015年以19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闪存芯片制造商之一SanDisk,转投固态硬盘,避免了固态硬盘的冲击。


在2014年,希捷也以4.5亿美元收购了一笔资产,获得全套存储解决方案。但是希捷缺乏闪存生产线,因此失去了和其他硬盘厂商竞争的战略资源,并且希捷还曾关停消费级固态硬盘生产线(希捷600系列SSD),可以说,在消费级固态硬盘领域,希捷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很低。


由此可见,以机械硬盘生产为主的希捷公司,遭遇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冲击,再加上市场对硬盘整体需求量的萎缩,导致了机械硬盘市场出现了产能过剩局面,“市场需求量萎缩,希捷出货量自然出现下滑,所以导致产能出现过剩,关闭工厂可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从而减少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吴昊说道。



附:苏州工业园区官方微博发布的希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关闭的情况通报


连日来,希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希捷苏州”)关闭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希捷苏州基本情况


希捷集团在全球有三家硬盘制造公司:苏州公司、无锡公司和泰国公司。希捷苏州于2003年1月在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西区(原出口加工区A区)注册成立,前身为迈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05年底迈拓科技被希捷收购,主要生产自主品牌(Seagate)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台式机电脑硬盘和企业级服务器硬盘。


二、希捷苏州关闭是集团优化运营效率、整合资源和控制成本的组成部分。


希捷苏州关闭是希捷集团基于整个市场变化和集团自身产能状况作出的正常调整。希捷集团在中国工厂的产品以磁头驱动的传统硬盘为主,但是目前新型固态硬盘已经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加之硬盘应用的电脑等终端产品的需求降低,导致近几年苏州公司和无锡公司的订单持续减少,产能严重过剩。希捷苏州2015年外贸进出口额19.2亿美元,2016年的进出口额12亿美元左右。希捷集团考虑到优化运营效率、整合资源和控制成本的必要性,进行相应战略调整。


据希捷苏州的声明显示:关闭公司是出于持续优化运营效率的考虑,本次提早解散希捷苏州是希捷集团2016年7月宣布的缩减全球生产规模,以更好地适应现在及未来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从去年7月至今,希捷集团已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了几次类似的行动。


三、园区管委会切实依法保障希捷苏州员工的合法权益。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在获知希捷苏州关闭消息后,始终关注希捷苏州相关动态情况,多次走访和协调企业有关工作,围绕具体事宜与企业管理层进行多次反复沟通,在确认关闭消息后,高度重视并积极跟进和应对关闭事项,确保关闭过程依法依规。


一方面,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完成相关程序,做好员工遣散预案。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希捷苏州组织架构、工资水平、工龄状况以及三期女职工等特殊职工的现状,指导希捷苏州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提前解散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方案,并征求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到场向职工解释相关政策法规,并分批组织职工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协商。希捷苏州也根据员工沟通过程中提出的诉求,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方案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希捷苏州将经济补偿方案向职工公布之后,有少量职工希望有更高的补偿标准,劳动保障部门也及时做好了相关政策法规的解释工作。


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切实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派驻了工作人员进驻希捷苏州,做好政策解释,并提供失业登记、推荐再就业等服务。


目前,希捷苏州职工情绪稳定,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正在有序办理。截止1月14日中午12时,提前解散终止劳动合同的1900名员工中已有1214名职工按照公司的计划办理了离职手续。


四、园区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


在全球化产业体系中,兼并重组是产业转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园区始终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希捷苏州关闭仅是园区企业兼并重组中的一例,理应客观理性看待。


近年来,园区企业加速成长、企业对外兼并收购也非常活跃。在制造业领域,2015-2016年,仅四家园区上市企业异地收购金额就达20亿元人民币,既扩大了企业的产能,又提升了其市场份额。在服务业领域,同程旅游正在推进对同行业部分旅行社的整合工作,完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旅行社集团。在信息化产业领域,更有园区企业通过数十亿美元的海外收购,实现互联网资源的国际化布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经济、积聚新动能、培育新业态,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创新效应加速显现。据统计,2016年,园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亿元,同比增长7.2%左右;R&D投入占GDP比重达3.36%;区研发机构总数突破500家;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70亿元、380亿元、350亿元,增长24%、36%和25%。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中科院电子所等重大平台开工建设,中科院生化细胞研究所、培东纳米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牛津大学苏州先进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签约落户。目前,园区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重超过40%,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12%,总量和占比均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十二五”期间,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博世汽车、三星电子、礼来医药、罗氏诊断、强生制药、飞利浦等一大批跨国企业先后在园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智能工厂。仅2016年,就有华大半导体、韩森家居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分院等研发机构落户,可容纳1500名研发人员的微软苏州研发中心新大楼正式启用。


| 点击排行
| 最新发布